单位 » 详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工商查询

浏览:1879次
  • 所在城市:广东省 - 广州市
  •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 单位性质:医疗卫生单位
  • 单位规模:1000-5000人
  • 单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 邮编:510405
  • 联系人:张远锋
  • 联系电话:020-36591831
单位详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储备库, 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3200余人,拥有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顺利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实验室测评,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新标准实验室测评的医院。生殖医学科通过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家组现场评审,放射治疗科通过专家评审,并全面启用。医院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中医肿瘤学杂志》。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九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1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珠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9名、硕士生导师163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试点学院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中医肿瘤学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4个。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目前医院已有研究平台包括临床研究方向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广东中医临床研究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已建成生物样本库,成立方法学研究团队,伦理委员会通过SIDCER-FERCAPCAP认证。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实验室1个(细胞生物学实验室)、Ⅱ级实验室2个(中医骨伤科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拥有教育部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中医药防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服务工程实验室(目前广东省唯一同时具有国家认可GLPGCP资格的工程实验室)、广州市重点实验室(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市中医药防治复发性流产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目前拥有GCP专业数16个,GCP适合专业全覆盖,在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4项,其中“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 完成单位)四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 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 “中晚期肺癌中医综合治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和生存期的系列研究”“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先后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岭南邓氏中医诊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岭南火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等2个项目成为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近五年,科研工作共获得各级科研立项超过600项,投入科研经费超过2亿,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广东省第十三届丁颖科技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肿瘤中心完成的GCP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结果登上国际肿瘤学顶级杂志《THE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

   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院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以精诚文化引领,不断深化以民为本、厚德重生、精勤不倦、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将精于术、诚于品作为每位员工的职业追求,聚力打造大师平台、名医摇篮、百姓医院,努力建设百姓满意医院。2017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发布全国医院竞争力排名,我院在全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排名中第7位、全国医院竞争力排名第87

   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岭南中医药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