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新校区毓秀楼3楼 CopyRight 2001-2019 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为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博士于1868年创建的仁济医院,1964年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年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为湖北省中医院。156年栉风沐雨,医院秉承“精医厚德、博古创新”的院训,历代耕耘,接续奋斗,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新药研发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单位,是“全国文明单位”。
医院规模 医院“一院四址”,即花园山院区、光谷院区、葛店院区、凤凰门诊。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400张。开设47个专科、 49个病区。
人才队伍 医院现有高级技术人才近600人,硕、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现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国家级名老中医4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28名,享受国务院津贴10人;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等省级人才30余名;国家、省级学会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百余人。
专/学科建设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22个、重点学科8个。肾病和肝病分别是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
医学教育 医院坚持走科教兴院、医教相长之路,作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开设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5年本科教育,医学影像技术4年本科教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5+3本硕一体化教育、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中西医结合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1个,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
医学科研 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4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专业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22年,医院生物样本库获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
中医特色 医院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精髓,在全国率先开展“治未病”“体质辨识”“冬病夏治”“膏方节”等中医特色服务,拥有近百种特色中药制剂,是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基地。医院设立“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成立全省首家运动神经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阴阳调理灸技术培训中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率先开设新冠肺炎多学科模式(MDT)康复门诊,组建全国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协作网络,先后研制湖北“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防治结合方”等,广泛应用于全省新冠肺炎患者预防救治,对预防轻症转重、加快恢复具有独特疗效。
社会责任 医院始终高举公益性旗帜,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中国援外医疗的先行军,先后派遣28批援非医生,连续60年远赴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人民带去健康。
医院持续承担援疆、援藏、对口帮扶、选派博士服务团等政治任务,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
对外交流 医院坚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捷克、以色列、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医院承建“中国(湖北省中医院)—阿尔及利亚(本·阿克隆医院)中医中心”合作项目,在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中药制剂研发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医院积极发挥湖北中医龙头作用,率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多维医联体,成立了囊括全省25家三甲中医院的湖北省中医联盟、26家中医院加盟的医疗集团、73家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社区医联体、15家高校校医院组成的高校医联体,成立了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甲状腺病、肾病、骨科等12个专科联盟,通过技术帮扶、业务培训、远程会诊等方式,带动基层医院技术水平提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湖北省中医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凝聚强大奋进力量,不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湖北、健康中国贡献力量!